查看原文
其他

马山“非遗”作品展演开始投票,来来来,家乡需要你助力!


昨天(6月13日)是我国的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也做了白山、古寨、加方、古零、里当等乡镇共9个“非遗”作品的图文推送,展示了咱们马山珍贵、丰富、独有的文化资源。经过我们后期小编紧锣密鼓的剪辑,这9个“非遗”作品的视频终于出炉!(点击查看视频↓↓↓)


怎么样?有你家乡的吗?你喜欢哪一个呢?快来投票吧!投票时间:6月14日至20日
投票规则:每人每天可投5票识别以下二维码,为家乡“非遗”投票助力!


作品介绍↓↓↓
1、《壮族会鼓》

马山壮族会鼓气势磅礴、恢宏雄壮,最早出现在宋代,盛行于清代。最初用于驱邪镇妖,警报外袭,祈求吉祥,后来演变为壮族民间的主要娱乐方式。多用于壮族民间的节日、庆典、群众性大型文体活动和竞赛项目。壮族会鼓于200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月被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会鼓之乡”称号。会鼓表演可以说是马山县标志性的优秀民族特色文化代表。


2、《壮族三声部民歌》

悠扬悦耳、艺术风格独特的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主要流传于马山东部大石山区的古零、古寨、里当、加方等壮族地区,是马山民间极为珍惜的民歌。壮族三声部民歌主旋律高亢明亮流畅,合声旋律婉转、柔和,唱法具有浓厚的原生态特点。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参加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民歌比赛均获金奖。壮族三声部民歌因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艺术特点,被誉为“中华民歌艺术奇苑”。


3、《瑶族剪刀歌》

走进风景独特、神奇美丽的古寨瑶族乡古棠村,瑶族《剪刀歌》常绕耳畔。马山瑶族剪刀歌源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古老的瑶民宗教活动中驱鬼镇邪祭天歌演变而来。瑶族剪刀歌的结构、韵律、唱法顺序均很独特,实属罕见。别具一格的唱法表现了瑶族先人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特的瑶民族文化艺术,挖掘、保护、传承这一重要遗产,对于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促进作用。《剪刀歌》于2015年10月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壮族扁担舞》

在被誉为“扁担之魂”的乡镇---加方乡,大山里时常回响着清脆欢快的敲打声······

壮族扁担舞是马山壮瑶民间流行的一项娱乐活动,有着“广西民间舞蹈一枝花”的美誉,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加方乡就是壮族扁担舞起源地之一。扁担舞是壮族人民在长时间的生活、劳动等过程当中创造出来的,扁担在敲打的过程中,节奏强烈有力,声音清脆高亢,气氛热烈欢快而具有感染力,富有浓烈的生产劳动气息,是深受壮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俗活动。马山壮族扁担舞于2010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马山丝弦戏》

马山丝弦戏属皮黄戏种,据史料记载,丝弦戏在清末时期进入马山,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丝弦戏是一种民间说唱表演艺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交替,容量较大,可以演唱有人物、有情节的大型故事,也可以演唱短小精悍的段子。马山丝弦的音乐中能体现我国古代音乐的一些曲牌,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其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和具有个性化的演唱风格,使它具有研究的艺术价值。马山丝弦戏于2016年11月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壮族打榔》

打榔古称“打舂堂”,是流行于马山县古寨、加方、里当、古零等乡镇壮瑶族乡村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打舂堂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马山县东部山区有许多村寨一直保持着这一特有的习俗,每逢节庆之日,打榔便成了村村寨寨壮、瑶群众自娱自乐的表演节目。壮族打榔于2010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里当酒壶歌》

里当酒壶歌粗犷朴素,是瑶族特有的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因歌词结构及排列顺序形似“酒壶”而得名,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当地群众在农闲娱乐、婚丧嫁娶、庆典、节庆活动时传唱,其广泛流传于马山县、忻城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等部分瑶族乡镇,其中以马山县里当瑶族乡最具代表性。


8、《传扬歌》

壮族传扬歌是壮族民间伦理道德长诗的总称。起源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形成于明清,流传于广西马山、上林、忻城、武鸣、都安等县。至今,马山壮乡在节日、婚嫁、丧葬、劝和、集会等还在不同程度上沿用壮族传扬歌,并随着时代更新、充实传唱内容。传扬歌其中一些积极健康的道德箴言,对现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等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壮族传扬歌于2014年11月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古零草凳龙舞

草凳龙舞是主要流行于马山、上林、都安、大化等县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舞蹈,其中以马山县古零镇的最为典型。草凳龙舞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据古零镇的老人介绍,草凳龙舞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草凳龙舞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更是壮族人民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古零草凳龙舞,对保护壮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往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各类的艺术展演都是我县文旅惠民的“重头戏”之一,那么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展演活动就以线上展演来进行。

本次线上展演活动是由活动县文广体旅局主办,县融媒体中心承办。为办好本次线上展演活动,马山县文广体旅局、马山县融媒体中心于6月3日至9日分别深入白山、古寨、加方、古零、里当等乡镇开展非遗节目录制,通过镜头记录下马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


录制现场录制现场


6月14日至20日,我们还在马山县电视台展播我县以上九个非遗节目,在节目展播的过程中,我们特地开设了投票窗口,评选您最喜欢的节目,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源:马山县融媒体中心

马山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编辑:竹 溪

审核:韦绍群

监制:王宏璇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凡本公众号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微信号:HC_zhuxi


往期精彩回顾


*《乔利乡乡长陈国栋的一桩心事》被推荐为2020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优秀作品!

*【决战决胜走基层 总攻之势大采访】里当瑶族乡太平村第一书记杨波: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

*马山招150名“义教特岗”教师,有编制,6月16日起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